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送教下乡促交流 笃行致远共成长—— 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研讨暨中学化学送教送研下乡活动在奕聪中学举行

发布人员:化学教研组 新闻来源:奕聪中学 发布日期:2023/11/16 21:35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我市基层学校化学学科教研工作,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课题质量与实效,帮助乡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22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四新’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化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研讨暨送教送研下乡活动于2023年11月14日在泉州市奕聪中学举行。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市、区化学教研员、泉州市初高中教学大赛培育对象、洛江区各中学相关化学教师、特邀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讲座领航,课堂观摩、集体教研三大环节。在活动中,奕聪中学党总支书记宋伯理、泉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黄志华、泉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孔祥斌及洛江区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刘双俊先后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

    一、讲座领航

    1、洛江区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林辉煌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洛江区化学教研员林辉煌老师主讲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融合》讲座,为与会老师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林老师结合被评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的《盐类的水解》以及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二等奖的作品《血符的秘密》,分享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进而构建高效智慧课堂的方法。在讲座中,林老师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融合途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他还重点介绍了奕聪中学正在实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五环”智慧课堂构建项目,并分享了如何通过编程与化学的融合以及化学游戏开发等方式,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林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揭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深化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这对于与会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启示与思考。

images/17/2023/11/sVIDVQqvmyu7XIIbbveszdboDEvzLB.png 

    2、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吴金凤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和实施单元教学的课程观念。伴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一些新理念、新名词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吴金凤老师带来的《大概念统摄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转向》讲座,吴老师从政策导向、理念变化、大概念大单元解读四方面展开,结合案例《燃料及其利用》,《设计‘梦天’科学燃烧科学实验柜》,《金属》,《酸、碱、盐大概念教学》等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析生涩的专业热词:素养、大概念、大单元、迁移、专家思维。并就新课标旧教材下一线教师可以做些什么?提出建议:1.增进化学学科理解。2.尝试借助课标、教学参考书、自身教学经验,提炼单元大概念形成适合学情的大概念系统。3.尝试从改造旧单元开始,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或擅长的单元入手,在大概念统摄下设计大单元。

    最后吴老师强调:大概念引领的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引领化学教学改革,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精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吴老师的讲座与会老师们对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新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大概念统领具体知识,建立具体知识与大概念的对接,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学习化学知识向培养核心素养的转化;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系统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和关键,让学习具体知识最终实现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images/17/2023/11/kOSoY9yzNNZ9D9Ssv7oROVbdVBY0qn.jpg 

   3、南安第一中学吴滢丽

    撰写化学教育教学论文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南安第一中学吴滢丽老师带来了《关于论文写作及说播课构思的一点思考》,吴老师结合自己发表的论文——《基于“读思达”理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为例》,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着手写作、论文投稿等与老师分享了如何让自己的论文重要期刊录用。

    在论文写作方面,吴老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选题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进行选择。在资料收集方面,吴老师建议要多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在着手写作方面,吴老师强调了论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要注重论点的阐述和论据的充分说明。在论文投稿方面,吴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如何进行投稿前的准备等。

    除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分享外,吴老师还谈到了用公开课的二次创作、说播课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吴老师认为,公开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公开课的二次创作方面,吴老师强调了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在说播课方面,吴老师认为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内容的生动有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吴老师分享的《关于论文写作及说播课构思的一点思考》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对于其他老师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images/17/2023/11/tzlf2V8X9D1G9111nGsy1x91U29VFK.jpg

 

    二、课堂观摩之同课异构(高三)

    陈亚伟(晋江毓英中学)&邱佳琳(石狮第一中学)

    晋江毓英中学陈亚伟老师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陈老师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氮肥的功过是非,从而引发学生对氮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陈老师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氮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他指导学生运用价类二维图,寻找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合理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他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探究中,独立思考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石狮第一中学邱佳琳老师从罗溪镇绿之园原种种猪繁殖基地开始,接着任务驱动型号设计了如下的任务:任务一,如何科学有效施肥?任务二,某氮肥厂产生的氨氮废水中多以铵根离子存在,如何去除水体中铵根离子?任务三,1.请书写pH调节池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热空气的目的。任务四、实验室如何制备氨气有哪些方法,其原理是什么?任务四,如何用结构角度解释氨气性质呢?

    邱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新颖且独特,充满了创意和实用性。她的课程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这种互动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邱老师的教学环节紧凑有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她能够突出重点,并深入浅出地解释课程的难点,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邱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教育模式。

images/17/2023/11/vnEitMSNWMesEUEeE2z7Err2mE9E9S.png

    二、课堂观摩之同课异构(初三)

    黄翠玉(泉州市奕聪中学)&张锦芳(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

    泉州市奕聪中学黄翠玉老师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模式研究”为依托,以探秘近代钱币中的金属为主线,带领学生沿着史实去追溯金属的性质,挖掘富有千年文化底蕴的金属币文化。

    课前运用爱学派智慧平台,推送抱朴子、格劳贝尔、卡文迪许等人类认识金属有关的科学史料。应用平台的作业线上发布功能,收集并展示学生提交的课前学习任务单,聚焦学生易错的铁与酸反应的价态,进行指导修正,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即时诊断和获取学情数据的功能,实现精准教学。

    课中以“如果我是金属币的铸造者,我需要考虑金属的哪些性质?”为驱动,以金属村运动会的视频场景引课。学生的身份为裁判员,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评分表量化金属的性能,应用于金属家族运动会六个项目的调研:1、氧中竞炫;2、酸中竞速;3、盐滩登陆;4、比硬度熔点密度;5、比地壳中的含量丰度;6、呈现铜、铁、铝冶炼工艺成熟的年代等。全域调用学生已学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能,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基于调研聚焦钱币主材料铜、铁、铝。呈现古代、近代、现代金属币中的背景文化和金属主材料变更,辅料的微调等。实验以淘宝网的1955年铝分币为研究起点,设计对比实验,控制思维变量,多次使用模型建构指引学生实验探究流程的开展,观察视角的投射,实验规范的再塑,实验描述的格式等,以2019年钢芯镀镍币为实验探究终点,两币相互演变和呼应。课堂中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为中心,在实验探究中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更自由的尝试,顺应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和再引导再创造。基于真实情境,数字传感器技术和计算软件应用于化学实验,呈现金属与酸反应的温度和气压变化曲线,金属与盐反应的微观粒子模型,引领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理解金属在酸中的行为表现。

    课后预告金属活动性比较设计的两种模型: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中间的溶液,两端的溶液等。以央视传媒非遗题材—打铁花;湖北宜昌的探秘古钱币真题和辽宁葫芦岛的“共享单车”,让学生体验化学丰富人类生产生活的典例。本课例高度契合泉州市专项课题《“四新”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化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初步尝试项目式驱动的智慧课堂三段九线教学设计及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images/17/2023/11/q95xk4AFFtVvk8lk1K5985KE37KFTl.png

   泉州第一中学张锦芳老师的课程设计非常独特,以“寻镁之旅”为主题,将金属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从外在之“镁”到内在之“镁”,再到拼搏之“镁”,整个课程设计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引领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在课程中,张老师非常注重实验和观察,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除了学科知识,张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行。她经常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张老师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张老师的课程设计独特而富有创意,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s/17/2023/11/l8aD6qsZ7oMQ7arRCTAd98Y7O6OQlU.png

    三、集体教研

    教研活动最后,泉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黄志华老师,泉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孔祥斌老师首先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指出了其中不足之处,强调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images/17/2023/11/Mi856Jfm7pMq9EcfmC29A7CMEMUp2u.png

images/17/2023/11/qU3kEeubIpizbc60kIKUJUbEoLEoIu.png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教育才华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展现出了他们的教育热情和教学智慧。他们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images/17/2023/11/Yu0vuWw0t77w86Wup426u2lPvZw7ww.png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