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高考状元王碧波谈高考焦虑自助性认知矫正

发布人员:why 新闻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0/03/27 10:28
>

 

       王碧波 1999年陕西省高考状元(680分,原始分),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就读
        说到备战高考,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知识。

        关于心态,我觉得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

        前两个我就不细说了,至于开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学了点知识,又掌握了一套做题方法,你还可以想考完试我就可以迎来一个最轻松的假期,还有多么精彩的大学生活在等着我,想到这些难道你不开心吗?至于放心,你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都会有收获的。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总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还不是一点事没有!毕竟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少睡一会儿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到知识,首先要全面发展,对弱门功课或某门功课的弱顶一定要花时间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补救;其次要跟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别忘了,老师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课本和笔记,考前回归课本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解题能力要想突飞猛进是比较困难的,而理清知识却比较容易,理清了知识再做题就会好得多。

        我认为合理地利用模拟题也很重要,要从那像小山一样的模拟题里抽出一部分题限定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和自己拿不准的题来做就行。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后者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虽然高考题每年都在不断求新,但不变的传统题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历年的高考题,把这些题目搞清楚至关重要。

      
关于高考我总结了四点经验,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一是长题不难,纵观历年考题,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

       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试卷中间一点的位置,最后一道题往往不是最难的题,所以考生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

       三是不必做完,考试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儿算哪儿,高考时我数学题就没做完,结果数学成绩仍是全省第一,有选择、填空的满分撑着,做不完就做不完吧;

        四是作文,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结构的工整,表达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写议论文也不要大讲空话,说自己想说的,只要有"情",得分一定不会低,当然不能跑题,
        在心理学上,焦虑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担心害怕。消除考前焦虑的有效办法是采取心理治疗技术中的自助性认知矫正法,用理性的方法来消除不良的情绪。认知矫正的目的是通过影响考生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考生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考生对即将面对的考试的可控制预期会有效地减轻考试焦虑反应。自助性认知矫正可分为四个步骤:

        步骤一,对自己有关考试的担忧进行检查。首先,把自己想的一切担忧写下来,然后,整理已写下的担忧,去掉重复的内容,把各种担忧比较之后,把实质相同的合并起来。最后,按担忧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各项目。

        步骤二,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考生对考试的担忧既有现实、合理的一面,也有不现实、不合理的一面,或者从一个角度看是合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担忧进行合理的剖析。第一,弄清楚自己的"担忧"是否有根据?即有什么事证明这个担忧是应该的?这些事实充分吗?从这些事实出发一定得出担忧的结论吗?通过剖析要告诫自己无根据的"担忧"只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第二,是否对自己的不足、缺点过分夸大了?把自己的能力、长处过分缩小了?通过剖析,努力使自己认识到夸大或缩小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第三,自己的"担忧"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听某个人说自己不行就以为自己真的不行?是否把一科没考好就推想所有的科目都不可能考好?通过剖析使自己懂得情绪低落或负迁移,必然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步骤三,与担忧质辩。针对担忧的不合理之处,以现存的事实、理性的常识来驳倒它们。即使是合理的担忧,也要进行"危害分析",因为任何担忧,都可能有以下几种危害:一是使人分心,难以集中精力复习;二是使人背上思想包袱,不能轻松地备考和应考:三是使人紧张,影响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步骤四,得出合理反应。即以上述三步为基础,得出对该担忧的合理的、积极的认知和态度。在操作上。可以把上述各步骤写下来,并做成栏目卡片,分担忧认知栏,分析、质辩栏和合理反应栏,然后安排一定时间。每天将栏目内容读一遍,在逐步巩固的基础上获得这样一种反应:一旦某一担忧在脑海里重新出现,就对自己说:"我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必为此操心"通过采用这种自助性认知矫正法,一般都能较好地消除人为的紧张,保证复习和应考顺利进行。
    有些考生一进考场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审题,回忆知识出现障碍,思路紊乱,答题零乱,情绪不稳定,思想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晕场……这就是考试中的临场紧张现象。原因有几点:
        1.对考试成败意义的过分夸大。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分功能绝对化的影响以及家长的施压,考生片面认识分数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的关系,思想负担过重。

       2.缺乏自信心。多数同学对考试缺乏自信心,一心一意想考好、考上,却又信心不足,把握不大,强烈的愿望与低下的信心之间的矛盾使其紧张不安,身体不适,一遇难题就紧张害怕。

        3.身心过度疲劳。考前夜以继日的复习,考生身体素质下降,睡眠不足,血压升高,视力下降,身心极度疲惫,导致临场时精力不济,神智不清,答题出现障碍。

        4.突发事件的影响。考场上发生的偶然事件如遗忘准考证、试卷印刷不清、书写工具不畅等,也会导致考生心理紧张。

对策:

        1.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考生应明确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平时的学习情况。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同时,应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确定考试的期望水平对考试分数过高的要求或急于求成都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增强自信心。考生应对家长和自身在升学方面的压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从提高自信心的角度去缩小同强烈愿望之间的反差,应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该复习的都复习了,还怕什么?高扬起自信的风帆,消除紧张,增强自信。

        3.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复习。有些考生的紧张来自对应考知识的准备不足。因此,考生在考前从各门课程中找出自己复习掌握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复习,强化训练,使弱项变强项。当考生感到绝大多数内容都己较好掌握时,就对考出好成绩多了几分把握。情绪自然就稳定多了。

        4.适当放松,适度活动。考前2一3天,考生最易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应放慢复习节奏,做到劳逸结合。每场考前的1小时的情绪调节也很重要,考生可在这段时间内进行30分钟左右的该场科目的内容的积极思考活动,使大脑开动起来,改善脑部供血状况,这样有助于大脑从考试一开始就能迅速进入兴奋状态,并持续2小时左右,完成答卷,从而避免兴奋期提早或延迟影响答卷的完成。

        5.遇突发事件合理解决。考试用品要准备齐全,要熟悉考场规则.严格遵守考试程序,答题先易后难,遇难题就应先绕过去继续答容易的题目,等后再转回来攻克难题,否则难题做不出来,易题也耽误了,后悔晚矣!有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考生应主动与监考人员配合,及时合理解决,

       如若做到以上几点,紧张的情绪会松弛下来,考试顺利进行,考出应有水平。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