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高考心理调整方案

发布人员:why 新闻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2/05/21 17:43
>

 神闲气定上考场

    高考是实力的竞争,学习目标的适当、学习计划的可行、学习方法的得当都有助于高考的成功。但与此同时,高考也是心理竞赛:事实上,高水平的竞技,实力之间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差异取决于心理准备得充分与否。2000年悉尼奥运会牙买加运动员奥迪百米失利、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的败北,基本都跟心理因素有关。应对高考这样的高水平考试,仍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带点侥幸上考场

    复习备考,同学们应全力以赴,不可有须臾怠惰。但准备上考场时,却可以带点侥幸心理。考试当然不可能侥幸过关,但考前适当的侥幸心理有助于考生缓解考试压力。具体说,就是暗示自己:考试来了,好多知识都没有掌握牢靠,甚至还存在漏洞,不过,问题并不太大,因为命题者很可能出不了那些题。事实是,一门功课就可以建一个题库,可真正落到考卷上的题也就十几二十道,最多三十几道。即使是知识点也不可能在一张试卷上全部考到。当然,没有掌握牢靠的知识也偏偏成了考题,同样的心理可以帮助战胜胆怯:"我这次够倒霉的呀,石头偏偏砸在我头上,恐怕倒霉的还大有人在"。摇摇头,向前走。

    排除干扰

    许多可能的失误甚至失败来自同学们不能有效地排除干扰。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也没有完全真空的环境,高考也是如此。学会排除干扰可以增强抗挫折的适应力。

    第一个干扰就是,被可能的失败压倒。一些同学会在这个时候因为压力巨大而自我挫败。大家一定要牢记,在高考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究竟鹿死谁手,不必自扰。同时,考试中经常有可能爆出冷门,为什么不自信自己是那匹可能的黑马?

    第二个干扰可能是考试中别人翻页影响心情。我曾经辅导的一名新华中学的高三学生在一模的时候出现过这样情况。他说,那是一场英语考试。他第一页还没有做完的时候,身旁的同学就开始往后翻页,当听到好几个同学翻页声音的时候,他整个脑子都乱了,做不下去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鼓励自己沉住气,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进度答卷;另一点就是,可以假想那个同学遇到难题,他是为了避免难题往后做呢。同样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写字速度、对题目难易程度的理解等等的差异。不必按照别人的进程要求自己。当然,如果大家都翻页了,你还没有,这就需要提醒自己加快一些速度。一般说来,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掌握题量上是考虑考生的平均速度,没有特殊情况,考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试题。要这样想:我不行,谁行?

    给自己打气,无疑是最大的应考礼物:是的,我不行,谁还行呢?我高三时的一位男同学,当年就是凭借这句自励的话考出令老师同学不相信的好成绩。我就读重庆巴蜀中学,80年代初期,在由14个班选出来的最好的尖子班里。同班的这位男同学的成绩只是中等甚至偏下一些,但他被公认是全班高考发挥最出色的一位。成绩下来时,当老师和同学询问他的考场心得时,他说:"当时,我就是想,如果我考不上的话,我们班肯定没人考上了。"尽管真正的实力是基础,但考场上的竞技状态下,自我鼓励显得更加宝贵。

    遭遇难题心不慌

    考试中,考生遭遇难题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对许多考生来说,难题往往首先挫败心理,心想这下完了,一切都完了。没有难题的考试不是考试。遇到不易攻克的难题时,需要做的或许只有一点,不多费思量,赶紧往后做,把你认为容易做,而且有把握的题先做对,最后来啃"硬骨头"。即使难题的分值很高,这也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在难题上耽误的时间过多,最后可能会做的题也没时间做了。在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我们解难题的能力也会下降,心里还掂着后面的题,紧张、心慌不仅使难题更难解,还耽搁了后面的做题时间。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丢掉难题,但不是损失。因为如果不该丢的分丢了,那才是大损失。

  强项失利,要从容应对

    强项失利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考场情境下,因为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怎样,考生会感到十分沮丧。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优秀考生在强项科目上表现失常,通常这可能就是最难的科目。但考生在考场上不知道这一点,可能因此而心慌意乱,影响正常发挥,好的心理素质是在遭遇这种情况的时候暗示自己:这可能就是今年最难的科目了,我都这样,别的人恐怕更要栽倒了。假如情况相反,不幸马失前蹄,也要及时调整心态,鼓励自己:强项都失利了,弱项要尽可能地少丢分。我的好友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们参加高考那年化学是最难的科目,而她的化学是每次竞赛拿大奖的,作为重庆巴蜀中学我们那一届的化学第一人,好友的化学只得了65分,但她没有受干扰,而是从容应对接下来的考试。事实上,那年的化学就是最难的科目。我的好友最后考入北大。

    把握考试的节奏

    考试如同唱歌,需要把握节奏。这种节奏一方面是单科节奏感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全部考试节奏的把握。其实,考试的节奏从进入考试之前就开始了。首先是考生们提前10至15分钟进入考场,这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节奏。当试卷发下来之后,大家认真从容地填写个人信息,这个时间正好做心理适应,又反映出渐进的节奏。

    考试开始了,节奏的把握首先体现于做题时间的分配。一般原则是拿到试卷后大致浏览一下,看看题量,看看题目的难易程度,然后开始做题,先易后难掌握时间,准中求快。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尤其是难题上逗留的时间不要太多。一方面,难题上花费过多时间会影响做其他题目的时间,损失不必要的分数;另一方面,有些难题是用来拉开档次的,并不适合每个人。所以在考场上,大家要有好的判断,不适合自己的题就跳过。等有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样的题,能做多少做多少。

    就考试整体而言,也要把握节奏。四场考试相对好的心理节奏是按照起承转合的原则来掌握。许多同学希望第一科考试旗开得胜,这是受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说法影响。在考场上,这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因为过度的动机水平可能会成为阻力而不是动力。如同唱歌,第一首相当于热身活动,平稳从容的心态是好的。接下来的几科也需要好的节奏感,切忌虎头蛇尾。

    以展示的心态走进考场

    同学们在参加考试的时候,以特别认真严肃的应考心态应对考试,恰恰违背了举重若轻的原则。其实,有助于考试顺利通过和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则是举重若轻。在高考的考场上,举重若轻就是要神闲气定。我曾经做过某模特大赛的评委,同时也被邀请作为选手们的心理辅导师。我记得当时走在评委席上,看到许多选手有很好的实力,但因为过于紧张而出现了很多技术性失误,结果发挥不好,被扣掉很多分。我发现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多以"应考"的心态走上T形台。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应考的心态下会潜意识地关注自己的不足点,越关注越容易失误,这是必然的。在培训时候,我建议她们再次出场的时候不要把评委当成考官而当成来欣赏她们多年努力成果的嘉宾。以"展示"的心态走向前台。结果,在复赛中,选手们的失误明显减少了,成绩提高了。这一经验,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不妨分享一下:大家终于可以将12年的学习成果汇报展示了,真开心!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